曼(蛮)松贡茶
文章顶部单独广告 |
曼(蛮)松贡茶,据《普洱府志·物产》列出了“六茶山”名之后载:“其余小山甚多,而以曼松产者为上。”即从“六茶山”中划分开来的众多“小山”中,以曼松茶为最优。另倚邦末代土司曹仲益的《六大茶山回忆录》所载和云茶所首任所长蒋铨1957年《六大茶山访问记》载“易武茶商李渭川讲“曼松每年解20担贡茶”等,曼松贡茶是客观存在的。
曼松贡茶的起源,据曼松“王子山”名的来历“王子坟”的客观存在,和“王子坟”及其原周边“防护沟”的不同寻常,以及逐代流传的该坟墓主人的特殊身分而论,由地方官员作为“土贡”主动进贡的年代,应初起于明朝嘉靖年间,某地方官员以“象征大明江山不倒的“贡站立茶”逐级托人送入宫廷开始。据清代倪蜕《滇云历年志·卷卷二》载:“雍正七年己西,总督鄂尔泰奏设总茶店于思茅,以通判司其事。……至是生事,议设总茶店以笼其利权。……何况文官责之以贡茶,武官挟之以生息。”由朝廷专项规定并每年划拨银两惯例征收,不晚于清雍正七年。其数额,据曹仲益回忆录和高发倡曾亲闻其言,及蒋铨1957年《六大茶山防问记》中李渭川所述,约20担,即约两吨。但是,因2006年起至2009年间,曼松人纷纷从其老寨范围挖掘老茶树桩移栽到其新寨附近各家的地里,几乎全部死亡,存活的极少数、不仅海拔等气侯环境、土壤改变,而且原来的深长的主根被截断,仅有短浅的须根,茶的原品质已消失无存。而今的茶树,已经不再是原来的“贡茶品种”,多为外来的“大叶茶”(瓜芦木)。所以,曼松贡茶,已成永不复返的历史。

文章底部单独广告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滇桂宝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滇桂宝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下一篇:清京贡茶简介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